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答案解析)

发布日期:2021-02-26    浏览量:551

[教师资格] 招聘公告 |历年真题笔试资料  | 面试资料 | 冲刺卷

[教师招聘] 招聘公告 | 历年真题| 面试真题 | 在线名师微信答疑:boyueshikao

[课程培训] 金秋启航计划-提前批面试课程 | 刷题打卡 免费答疑微信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解析

一、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包括:(1)关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性相近,习相远也”;(2)关于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3)关于教育的目标:“学而优则仕”;(4)关于教育的内容:“《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5)关于教学的方法:“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题干中,“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的意思是“只要是主动给我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物的,我从没有不给予教诲的”。因此,这句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C项正确。

A项:启发诱导的意思是开导指点,使产生联想并有所领悟。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诲人不倦体现的是教师要在学生成长中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耐心、细心、充满爱心地对待学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C【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启示。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2)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教学启示是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因此,小学教育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这是由于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C项正确。

A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个体身心发展阶段性的教学启示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一是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二是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B【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有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的现代化。其中,教育的全民化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题干中,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都应该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这体现了教育全民化的趋势,说明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宗迪恩会议上提倡的教育应具有全民性。B项正确。

A项:教育的全面性是指对于每一个特定个体而言,教育应该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充分发展,保证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和谐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的基础性包括:(1)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2)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3)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义务性是指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B【解析】本题考查《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关知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制定。由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于2016年6月28日联合印发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确定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覆盖各教育阶段,形成层次递进、结构合理、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体系。要将宪法教育贯穿始终,培养和增强青少年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将权利义务教育贯穿始终,使青少年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有权力就有责任的观念。因此,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核心是宪法教育。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D【解析】本题考查“四有教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因此,这一观点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D项正确。

A项: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四川广安人。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江泽民1926年08月17日出生,1943年起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6年0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胡锦涛1942年12月出生,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6.B【解析】本题考查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为了提高问卷回复率、有效率和回答质量,设计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性原则:这是指作为主体的调查者在问卷设计过程中既要从实证性、客观性的要求出发,保持“价值中立”,尽可能地减少人为主观成分和影响,以达到如实反映社会现象本来面目的目的;(2)目的性原则:这是指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调查研究的目的来进行,不能枝蔓横生;(3)必需性原则:这是指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必需的,并以够用为度;(4)对象性原则:这是指设计问题时要充分注意被调查者的特点,应从被调查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5)自愿性原则:这是指设计问题必须考虑被调查者是否自愿真实回答;(6)具体性原则:这是指问题的内容要具体,不要提抽象、笼统的问题;(7)单一性原则:这是指问题的内容要单一,在一个问题中,不能同时询问两件事情,或者说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合在一起提。题干中,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应该避免将权威的分析和个人的观点包含在问卷之中,做到客观性,保持“价值中立”,尽可能地减少人为主观成分和影响,以达到如实反映社会现象本来面目的目的。B项正确。

A项:面向对象是指设计问题时要充分注意被调查者的特点,应从被调查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调查问卷设计的过程中,语言要简洁,问题应该简短,若可能,问题应该使用简单句。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社会认可效应是指被调查者按照社会规范、社会期望进行反应,而不是反映自己真实的观点、看法和态度。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回答有关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问题时出现,因此设计这类问题时,应少用是否式回答,可以用情境式问题或两难问题代替。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7.C【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生安全。重力性休克是指疾跑后立即站立不动而引起的晕厥症状。因突然停止运动,下肢毛细血管和静脉失去肌肉收缩时的节律性挤压作用,加上血液本身的重力,使血液大量积聚在下肢血管中而导致暂时性脑贫血。题干中,小学生疾跑之后,不能立刻站立不动或者坐下,需要缓慢跑一会主要是为了防止重力性休克的发生。C项正确。

A项: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静脉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氧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低血糖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氧债是指在进行剧烈运动的过程中,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能量供应取决于物质的无氧分解,造成体内的氧亏负。因此,在每次锻炼结束后,应做些缓和放松的练习,伸展、抖动几下紧张的肌肉,作几次深呼吸,增加吸氧量,偿还运动时可能欠下的部分氧债。使身体慢慢恢复到安静状态。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心功能一般指心脏功能,疾跑后继续慢跑一会不是为了实现心脏功能的恢复,而是为了防止发生重力性休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8.A【解析】本题考查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1)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2)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题干中,若要求学生完成较容易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使学习动机控制在较高水平。A项正确。

A项: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任意水平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9.B【解析】本题考查遗忘的原因。干扰抑制说的代表人物是詹金斯和达伦巴西。他们主张遗忘是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这种学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其中,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来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题干中,小学生背诵课文时,中间比开头和结尾遗忘的多,是因为中间部分受到了先前学习的材料和后来学习的材料的双重干涉,即受到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B项正确。

A项: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来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干扰抑制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解释。因此,D项表述重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0.C【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分类。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其中,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划分依据是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属于划分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依据。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1.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鸡蛋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题干中,当中学生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赏识后,会表现的更加积极,这是教师期望的一种表现,也就是罗森塔尔效应的体现。D项正确。

A项:蝴蝶效应指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鲶鱼效应是指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2.C【解析】本题考查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等。其中,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者即表示流畅性越高。题干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尽可能多的举出“杯子”的用途,即要求列举的数量尽可能的多,说明教师侧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C项正确。

A项:思维的独创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提出不同寻常,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该特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越新奇独特者即表示独创性越高。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思维的灵活性也称为思维的变通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即表示变通性越高。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3.D【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呈现方式,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其中,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题干中,校歌、校徽、校标等属于学校课程中的精神文化,属于隐性课程。D项正确。

A项:学科课程主张分科设置课程,即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分科组织教学。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活动课程又称生活课程、经验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显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的特征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4.C【解析】本题考查对目标模式及其提出者的认识。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被誉为教育史上的“课程评价之父”。1949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1)确定目标: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这是最关键的一步)(2)选择经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组织经验: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评价结果: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真正得到实现?题干中,将课程编制过程划分为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四个阶段,并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泰勒。C项正确。

A项: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是使儿童“归于自然”,代表著作有《爱弥儿》。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现代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他的主张是学校应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中心,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改造其经验,促进其成长。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布鲁纳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倡导发现法,重视学生学习的信心与主动精神。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5.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目标的内容。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听课者的实际情况,针对课题或课时的教学内容而提出的,听课者在课程总结时应达到的具体目标或教师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内容包括:(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对学生对待事物的基本看法与倾向性的要求。题干中,通过阅读课文和观看长城的影像,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由此可知这一教学活动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项正确。

A项: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学习后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认知与技能目标实质就是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有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过程”,重在“亲历”。“方法”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而产生,不能游离于其外。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6.A【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教学原则。常见的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其中,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用形象语言描述教学对象,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题干中,教师展示圆形纸片、硬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通过感官来丰富事物的表象,以此加强对圆的特点的认识,这一教学过程主要遵循的是直观性原则。A项正确。

B项: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7.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根据评价方法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其中,定性评价又叫做质性评价,是指凭借评价者的洞察、内省或移情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比如评出等级、写出评语等。题干中,李老师对小明的评语属于质性评价。D项正确。

A项: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量化评价是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在复杂的评价数据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8.D【解析】本题考查对复式教学的理解。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主要是在偏远的人口稀少的农村,或者其他人口少、师资缺乏、交通不方便的地区实施。题干中,在某些偏远地区的小学,教师在同一节课里以直接授课和完成作业等交替进行的方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施教,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复式教学。D项正确。

A项:个别教学制是指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学校的学生集中于一室,教师轮流传唤每位学生,分别向每位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地教。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混合教学是指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9.A【解析】本题考查课堂导入的类型。课堂导入的类型包括直接导入、复习导入、直观导入、问题导入、设疑导入、实例导入、审题导入、故事导入和游戏导入。其中,设疑导入又称悬念导入,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利用悬念激发人的好奇心,引发思考,启迪思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悬念总是出乎人们意料,或展示矛盾,或使人困惑,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想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悱”状态。题干中,王老师利用“孔子被两个小孩子提出的问题难住了,为什么呢?”的疑问来导入课堂。因此,这种导入属于设疑导入。A项正确。

B项:直接导入是指教师直接阐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目标和要求的导入方法。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经验导入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自然地导入新课,鼓动起学生的求知欲。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活动导入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做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活动,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0.B【解析】本题考查设计作业的基本要求。设计作业的基本要求包括:(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对“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发展其智能;(2)分量适宜,难易适度;(3)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题干中,“跳一跳,够得着”表明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重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这体现了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是难度适宜。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二、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参考答案】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发展研究与课程论都建立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他的理论对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重要的价值。

(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即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2)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都有很大差异,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以保证所实施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

22.【参考答案】

班主任对学优生的教育要做到:

(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2)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

(3)消除忌妒,公平竞争;

(4)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23.【参考答案】

教育观察法的实施步骤可以分为:

(1)制定观察计划与观察提纲;

(2)准备观察工具;

(3)确定观察途径;

(4)实施观察并记录;

(5)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三、根据材料,回答对应的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4.【参考答案】

(1)该校长的发言是正确的,符合现代学生观的内容。值得提倡。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该校长首先看到了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校长将学生比喻成鲜花,他认为“有的学生是适时盛开的花朵,有的学生是还未开放的花苞,只要给予足够的阳光空气水分及耐心的等待,未开的花苞总会开放。”这说明他看到了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②该校长看到了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有的学生是适时盛开的花朵,有的学生是还未开放的花苞。这说明他看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符合现代学生观。

③该校长看到了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用静待花开的心态去对待孩子,接受它,尊重它,这样才能帮助他,促进他”这说明这位校长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要尊重学生,看到学生自身的价值。也符合现代学生观。

(2)小学教师应当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育观。

首先,小学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现代学生观的内容包括: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身为教师应当树立这样的学生观。

其次,要树立新型教师观。教师观包括两大方面:1.从教师角色来看,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包括: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2.从教学行为来看,新课改提倡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主要有: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③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再次,要树立新型教学观。新课改提倡的教学观包括: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最后,还应当树立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评价观。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3.评价内容综合化;4.评价标准分层化;5.评价方式多样化;6.评价主体多元化;7.关注发展过程。

25.【参考答案】

(1)李老师评价作文的方式是值得倡导的,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李老师的评价方式符合评价观中的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材料中的李老师对于学生的作文不是单纯的给出最终分值,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对分数进行积极的修正,促进其不断进步。

李老师的评价方式符合学生观中的学生是发展的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的李老师不是单纯只看到了小勇的问题,而是给出了详细的解释,证明李老师相信小勇是可以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

李老师的评价方式符合教师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李老师看到学生的作文不是直接给了分数,而是通过评分和文字说明促进了学生进步与发展,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李老师的评价方式符合评价观中的评价标准分层化,即根据被评价者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发展需要,制定其适合个体发展需要的个性化标准。李老师根据小勇的问题对其进行了个性化的评价,很好的满足了小勇的发展需求。

(2)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作业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作业评价应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②作业评价应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人性化的发展。

③作业评价在评价标准上要体现其层次性,即根据被评价者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发展需要,制定其适合个体发展需要的个性化标准。

④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

⑤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

四、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相关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本大题共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共40分。考生可按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

26.【参考答案】

(1)如指导二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葫、芦、藤”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生字,掌握独立识字的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文章,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时一定要听取别人的劝告、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2)设计本课识字写字教学的主要环节:

一、自主识字

组织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行识记文中的生字词,并将难以掌握的字词用铅笔在书中进行标记。

教师指名2-3名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并记录重点生字进行讲解。

二、读音指导

教师将本节课需要认读的生字进行整体范读,然后结合学生自学情况,强调个别需要注意的读音,例如“邻”是前鼻音,“盯、藤”是后鼻音。

全班齐读两次之后再开展开火车读生字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读音。

三、字形指导

借助多媒体展示本节课8个需要会写的生字,一一示范正确的书写笔顺,并强调需要注意的书写要求。例如“棵、治、怪、盯”都属于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需要左窄右宽;“邻”也是左右结构,但是书写时要注意左右匀称。

四、字义指导

再次通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重点讲解“赛”字在文中的含义是“比得过、超过”。

五、书写指导

教师重点对“谢、治、想、言”四个字进行书写示范,边写边强调要点,指导学生在生字卡上进行描红练习,并且安排课下将其他生字的描红完成。

(3)结合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一项课堂小练笔:

参考一:续编故事

这个种葫芦的人第一年的“种葫芦行动”彻底失败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葫芦上又出现了蚜虫,这次的结局又会如何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随笔本上写下你的结局。

参考二:改编故事

如果这个人从蚜虫刚一出现就听从了邻居的忠告,那么结局会是什么样呢?写下你的想法吧。

参考三:角色代入

如果你是这个种葫芦的人的邻居,为了挽救他的小葫芦,你会怎样继续劝说他呢?把你想说的写在自己的随笔本上,一会儿全班交流,看看谁的话最有说服力。

 

27.【参考答案】

(1)什么是众数?众数有什么特点?

众数的概念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它的特点是能很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众数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以很容易获得众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2)如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学习,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众数的概念,掌握计算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能将众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众数的概念的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

新授环节及设计理由

环节一: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获得相关信息后,向学生提出:如果你是舞蹈老师从这些学生中选10名同学你会怎么选拔?你考虑的因素是什么?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组织学生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请学生代表起来汇报,教师点评。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提问,组内讨论,得出相关结论。

预设1:平均数是1.475,选身高接近1.475m的同学比较合适。

预设2:中位数是1.485,选身高接近1.485m的同学比较合适。

预设3:身高是1.52m的同学最多,选1.52m左右的同学比较合适。

教师活动:教师继续追问你觉得那种方法最合适?

学生活动:通过比较分析,得出集体舞一般要求队员身高差不多,所以以1.52m为标准选出来的队员身高会很均称,组成的舞蹈队形也会很整齐很美观,因此选1.52m左右的同学比较合适。

环节二:揭示概念

教师活动: 在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你知道什么是众数吗?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思考后进行汇报,教师点评。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课本得出相关结论: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环节三:简单应用

教师活动:利用大屏幕展示五(1)班全体同学左眼视力情况表,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完成题目中的相关问题吗?如何找出众数?众数具有什么特点?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提问得相关结论。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将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熟悉的知识平均数、中位数出发,渗透本节的重点,体会众数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众数的寻找方法。

28.【参考答案】

(1)简述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有效方法。

在进行小学生英语单词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其学习特点,了解小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的特点,寓教于乐,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可以使用实物展示法、游戏教学法、唱歌教学法等进行单词教学。

实物展示法。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爱新鲜的特点,可以在单词教授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实物教学,通过其对实物的理解联想记忆单词。例如,在教授与食物类相关的单词时,老师可以带些食物到班级,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加深其对单词的印象。

游戏教学法。在单词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单词游戏,帮助学生记忆和巩固单词。例如,猜词游戏(Missing game)、击鼓传花(Hot potato)或单词接龙(Waterfall game)等。

唱歌教学法。在小学学段,英语歌曲在课堂中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在新授单词时,老师可以选择将单词用韵律串成歌曲,让学生在熟悉节奏的情况下,利用歌曲记忆单词。例如在学习动物相关词汇时,可以使用歌曲McDonald’s Farm来引入和学习单词。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Knowledge Aims:

Students can grasp the following new words and phrases: Tuesday, Wednesday, Friday, Saturday, play soccer, and master the key sentence pattern: Today is ...

Students can ge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how to describe their daily routine.

Ability Aims:

Students can improve integrated language skills through class activities.

Students can use English to discuss on daily topic.

Emotional Aims:

Students can arouse learning interests and build up confidence in learning English well.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cooperative learning ability through group activities.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单词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单词教学环节

新授:

With the help of pictures and actions, the teacher will present the meaning, pronunciation and spelling of these new words, for example:

T: Look! This is Tuesday. Now, follow me, please: “T-u-e-s-d-a-y. Tuesday.” In the same way, the teacher will teach the rest of words: Wednesday, Friday, Saturday, play soccer.

Drill the new words using “high and low voice” game.

(Purpose: Through these activities, the new knowledge can be effectively introduced. By doing games, students can grasp the pronunciation of new words better. )

操练:

Quick response:

The teacher will introduce the rule of “Quick response” firstly. Students will b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nd when the teacher shows a flashcard, students should raise their hands and give the right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 of the word. One point one word. The group with the most points wins the game.

Do a survey:

Students will work in groups to do a survey about “What do your classmates do in weekdays?” by using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After several minutes, students will be invited to report the results at last.

(Purpose: It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to express themselves and arouse their awareness of cooperation. )

29.【参考答案】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这是一首中国童谣,歌曲采用了C自然大调、2/4拍,是一首独唱歌曲。音乐情绪活泼欢快,表达了少年儿童蓬勃向上、坚定勇敢的精神风貌,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之情。

从节奏上看,歌曲多使用附点节奏,音乐形象较为鲜明、跳跃,充满活力;

从旋律上看,歌曲出现了多次四度、六度的音程跳跃,塑造了活泼、阳光的音乐形象。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做做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儿童歌曲音乐的美,少年儿童蓬勃向上、坚定勇敢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听结合法、创设情境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音乐表现能力。

③知识与技能:掌握附点节奏的准确演唱,能够完整表现歌曲。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学唱1、2句”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①教师引导学生用la哼唱歌曲旋律,请同学们自主发现问题,并逐一解决。

学生自由回答,引出附点节奏的节奏问题。

②针对该问题,设置出如下练习并予以解决。

a为同学们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附点音符X.  X和小附点音符X.X之间的区别,明确时值概念,从而认识附点节奏。

b教师为同学们编写一条4小节、有针对性的节奏练习,解决附点节奏难点。 请同学们集体学唱该条节奏练习,具体如下:

  2/4     X  XX  |X.  X |X.X  X.X|X  X  ||

c教师为同学们分发打击乐器,请同学们通过敲击乐器进行节奏模仿,巩固节奏意识,随后教师予以鼓励性评价。

③再次回到歌曲,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节奏知识、结合歌曲音频自主练习旋律,随后加入歌词演唱1、2乐句,教师巡视并纠错。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其原因在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了教学中应当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及“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基本理念,以上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寓教于乐、循序渐进的掌握前两个乐句的演唱问题。

30.【参考答案】

(1)要说明“蹲踞式跳远”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单脚起跳,双脚落地。放松自然、踏跳有力、步点准确。

【教学难点】

助跑与踏跳衔接流畅,落地屈膝缓冲。

(2)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85% 以上的学生能掌握该技术动作。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小组学练等方法,提高速度、力量、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培养持之以恒、吃苦耐劳、勇于战胜自我、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蹲踞式跳远的教学步骤并说明设计理由。

导入——图片导入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蹲踞式跳远挂图,提问蹲踞式跳远分几个技术环节?助跑和起跳各有什么技术要求?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空中动作的方法。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后引出空中动作的作用:一是为了维持身体平衡,二是为落地做积极的准备。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挂图并回答老师的提问。

理由:通过图片加提问的导入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能力,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当中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1.【参考答案】

(1)“诗”与“画”的结合对“面”与“诗”各有什么影响?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之中,诗与画可以算得上两颗耀眼的明珠交相呼应,令无数文人墨客着迷其中。诗歌以语言文字作为表现形式,而绘画以点线、色彩作为表现形式。前者是语言艺术,后者是造型艺术。

“诗”与“画”相结合,对于“诗”而言,能更有利于我们对诗歌中的意象的理解,在画面的基础上,突破了语言的界限,而充分发挥出了“诗”的启示作用,在读者的头脑中形成了更清晰的图画。这样更有利于读者理解诗句的含义,也更有利于诗歌的传播。

“诗”与“画”相结合,对于“画”而言,能更有利于我们对画面意境的理解。在诗句尤其是题画诗的影响下,更有利于欣赏着对画面构图、用笔和墨色等关系处理有更深入的认识,充分体会画面的美感。

(2)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文人画的概念;掌握文人画中诗画结合的特点,并能动手创作一幅具有诗意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提高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造型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弘扬传统文化。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环节一:直观感知

①利用多媒体展示吴昌硕的《诗意图》以及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相关图片,介绍中国文人画的概念。

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是否见过诗与画相结合的中国画作品,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由:新授环节进行直观感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初步认知。

环节二:分析示范

①通过分析教材上吴湖帆《稼轩词意图》,陆俨少《杜甫诗意图》等作品,提问:画家是如何表现诗中的意思?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诗画相结合是画家在领会诗的意境的基础上,重点描绘诗词中的主要物象,并在画面题诗来进行表现的。

②通过讨论的形式,提问:你准备用什么样的绘画形式来表现古诗诗意?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注意提炼古诗中的物象,如山、水、月、舟等,从而组织画面。

③老师进行技法或者步骤的示范讲解。

步骤:首先选取古诗,并提炼诗中的物象,其次设计构图,然后勾画,最后调整完成作品。

设计理由:本环节教师进行分析示范,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将其带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对作品中诗画结合有更深入的认识。教师的示范能带动学生的所有感官,让学生体验造型的乐趣,并且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绘画的步骤,为自己的创作打下基础。

浙江省各地招考交流群 点击添加 关注微信公众号:博越师考 

5e956e743d612.png

热门直播|备考资料|教师资格证|报考公告

 查看更多浙江省教师考试招考信息请点击浙江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