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小学)
发布日期:2021-03-02 浏览量:624
[教师资格] 招聘公告 |历年真题 | 笔试资料 | 面试资料 | 冲刺卷
[教师招聘] 招聘公告 | 历年真题| 面试真题 | 在线名师微信答疑:boyueshikao
[课程培训] 金秋启航计划-提前批面试课程 | 刷题打卡 | 免费答疑微信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小学)
课程代码:20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黑、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强调了教师的作用的教育学著作是( )。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普通教育学》 D.《教学与发展》
2.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营造舆论和健全规章制度 D.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3.列宁说:“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这一段话体现的 是(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B.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C.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关系 D.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4.学校教育制度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学校之间的( )。
A.领导和从属关系 B.主导和辅助关系
C.衔接和分工关系 D.合作和竞争关系
5.“论学取友”“择其善者而从之”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 B.锻炼 C.榜样 D.修养
6.一线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和本单位的成员进行共同合作,以解决实 际问题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调查研究法 B.行动研究法 C.质性研究法 D.教育叙事法
7.一个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之后,就会出现另一种需要,马 斯洛称之为( )。
A 归属与爱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尊重需要 D.安全需要
8.教学应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更要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
A.加涅 B.斯金纳 C.奥苏伯尔 D.维果斯基
9.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10.对“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认识反映了人类思维的( )。
A.间接性 B.直接性 C.概括性 D.具体性
11.老师说“一斤棉花重,还是一斤铁重”时,穆丽丽不假思索选择铁重,老师又问“你确定吗?”穆丽丽点了点头。这说明穆丽丽解决问题时受到的影响因素是( )。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心理定势 D.垂直迁移
12.《浙江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属于( )。
A.教育规章 B.地方性教育法规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单行法律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的不属于教师的权利是( )。
A.指导家长权 B.进修培训权 C.科学研究权 D.带薪休假权
14.某乡镇小学为了提升小升初的竞争力,分设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根据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责令其限期改正的责任部门是( )。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15.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其确定依据是( )。
A.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B.相关当事人的经济条件与责任的承担能力
C.相关当事人的错误性质和悔过态度
D.相关当事人的态度与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6.教学就是教师上课学生听课。
17.教师取得资格证书意味着教师已经达到了专业化水平。
18.消极强化与惩罚的性质一样 ,都是学生想要回避的教学行为。
19.学习迁移就是已获得的知识对学习新知识产生的一种促进作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20.简述教育对文化的制约性
21.简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
22.简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2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24.结合实际,试从多角度论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25.联系实际,论述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14 分)
26.读下面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某乡村小学六年级学生小飞(化名)发现自己身上仅有的一些伙食费不见了。他马上把消息告诉了班主任朱老师,上晚自习时,朱老师在教室里仔细查找,当问到小满(化名)和小鹏(化名)的时候,发现他们的脸红了。于是,朱老师命令班长对他们进行仔细的盘问和搜身,但无结果,不过这一举动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关注。第二天早自习时,朱老师宣布:“为了帮助小飞找到遗失的钱,请大家无记名投票选小偷。”五分钟后,朱老师郑重宣布了投票的结果:“贼人” 就是小满和小鹏。小满和小鹏的家长知道此事后将朱老师告至当地教育局,但小飞和班里许多学生却认为朱老师平时工作努力,此事没有做错,家长有包庇自己孩子之嫌。
问题:
(1)你认为朱老师的言行违反了哪些教育法规?请结合有关法规中的具体条文分析朱老师 侵犯了学生的哪些权益?
(2)平时工作勤勉的朱老师却有如此的错误做法,而大部分学生却还支持、配合他,你认为其中反映了什么问题?
浙江省各地招考交流群 点击添加 | 关注博越师考微信公众号:boyuejiao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