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第三百九十六期)

发布日期:2022-03-28    浏览量:329

[教师资格] 招聘公告 |历年真题笔试资料  | 面试资料 | 冲刺卷

[教师招聘] 招聘公告 | 历年真题| 面试真题 | 在线名师微信答疑:boyueshikao

[课程培训] 金秋启航计划-提前批面试课程 | 刷题打卡 免费答疑微信

江省各地招考交流群 点击添加 关注博越师考微信公众号:boyuejiaoshi  

5e956e743d612.png

热门直播|备考资料|教师资格证|报考公告

一.单项选择题

1.(  )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A.西周时期

B.西汉时期

C.春秋时期

D.隋唐时期


2.学生对教师必须服从,学生个性受到压抑。这体现的是(  )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育中心论

D.知识中心论


3.以下情况体现了注意选择性的是(  )

A.小明逛商场只看玩具

B.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C.妈妈边打毛衣边看电视

D.爸爸陪小明看完电视后去看书


4.一些初中生在学习雷锋的先进事迹时,感到雷锋精神非常高尚,值得大家学习。这种道德情感体验是(  )

A.想象的道德情感

B.直觉的道德情感

C.分析的道德情感

D.伦理的道德情感


5.工作二十余年的田老师很少花时间准备教案,当有老师质疑他时,他总说:“教材上哪一页讲了什么,我几乎都能背得出来,还需要准备什么,教案都是给年轻老师用的。”田老师的观点(  )

A.正确,经验丰富的老师可以不需要教案

B.正确,老师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准备教案

C.不正确,准备教案并不只是记录教材内容

D.不正确,年轻老师上课也不一定需要教案


下方查看答案

1.A【讲师解析】西周时期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其显著特征是“学在官府”,又称之为“学术官守”。

2.A【讲师解析】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他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3.A【讲师解析】B项体现了注意的稳定性;C项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D项体现了注意的转移;A项中小明在逛商场过程中只看玩具,而避开其他与之无关的各种刺激,这体现了注意的选择性。

4.A【讲师解析】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雷锋先进事迹时,感到雷锋精神非常高尚,这是一种对道德形象的想象,因此属于想象的道德情感。

5.C【讲师解析】教案是教师经过周密策划而设计出来的关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通常以一节课为单位编写,也称之为课时教学进度计划。它既是备课成果的提炼和升华,又是备课的继续和深入。设计教案是教师备课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备课工作中最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一步,是保证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上好课的必要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所以,田老师的观点不正确,准备教案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判断题

1.现代学生观强调学生主体性的观点,学生主体性包括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特征。(  )


2.隐性课程的影响是非预期、非计划性的,所以应尽量减少它对学生的影响。(  )


3.大脑分为四叶,其中枕叶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额叶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觉、温觉等。(  )


4.强化训练的目的是促进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尊重别人的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


5.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精神产品、机构和组织都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


下方查看答案

1.√【讲师解析】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主体性(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2.×【讲师解析】隐性课程具有潜在性和非预期性,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之中,包括物质情境、文化情境、人际情境。这些情境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有时这些影响甚至超过有意安排的课程活动。故不应减少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3.×【讲师解析】人的大脑分为四叶,包括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顶叶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觉、温觉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进行加工。

4.×【讲师解析】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尊重别人的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5.×【讲师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三类: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精神产品不属于其范畴。